道正网配资,网上配资网,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卡車 » 熱點新聞 » 正文

中國重汽利潤降八成 諸多因素致危機四伏

商用車之家訊:據中國重汽(03808.HK)早前發布的2012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 278.88億元,同比下降23.8%;凈利潤由2011年11.68億元減少至2012年1.71億元,降幅高達 85.4%;同時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的基本每股盈利亦由2011年每股人民幣 0.36 元減少至2012年每股人民幣 0.04元。

    冬天剛過,但國內商用車市場的“寒冬”似乎仍在持續。


    在最近國內8家商用車企業公布的2012年年報中,除福田汽車、宇通客車兩家實現凈利增長外,東風汽車、中國重汽等龍頭商用車公司的業績均出現大幅下滑。


    中國重汽3月26日發布其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278.88億元,同比下滑23.8%;凈利潤1.71億元,同比下降85.4%。


    踏入2013年,中國重汽的銷售似乎還沒有“回暖”。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重汽銷售重型卡車10772輛,同比下降23.91%;生產重型卡車17000輛,同比下降25.2%。


    卡車業務虧損


    重卡業務作為中國重汽的主要構成部分,近兩年來在行業普遍低迷的情勢下,“虧損”可謂是意料中的事。


    據中國重汽(03808.HK)早前發布的2012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 278.88億元,同比下降23.8%;凈利潤由2011年11.68億元減少至2012年1.71億元,降幅高達 85.4%;同時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的基本每股盈利亦由2011年每股人民幣 0.36 元減少至2012年每股人民幣 0.04元。

 

    銷售量的明顯下滑是導致中國重汽陷入虧損泥潭的要因之一。去年中國重汽共售出重型卡車90346輛,同比下降30.5%,跌幅高于行業的水平。


    其實自2011年第二季度起,國內商用車市場便開始步入下滑的軌道。2012年,國內商用車市場銷量為381萬輛,整體較去年下滑了5.49%,其中重卡市場的銷量更是大幅下滑27.8%至63.6萬輛。


    “重型車市場銷售的低迷,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的政策環境與市場需求低迷所致,作為生產資料的重卡,可以說是與整個國民經濟的調整密切相關。工程量的減少,市場對于卡車的需求量自然也減少了。”一位熟悉商用車市場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重汽,另一商用車巨頭東風汽車的凈利潤也出現了大幅“跳水”。據東風汽車201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73.42萬元,同比大幅下跌94.82%


    “雖然受國內重卡需求下滑的影響,本集團重卡銷量有所下降,但本集團連同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市場份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比去年同期增長0.94 個百分點。”中國重汽在年報中表示。


    產能過剩隱憂


    由于近年來重卡行業的銷售低迷,產能過剩的問題亦日益困擾著國內眾多商用車企業。據了解,中國重汽目前在建和新建成的產能已達到38萬輛,位列國內一眾商用車生產廠商之首。因而由于整車銷量減少而導致單車折舊攤銷等固定費用增加,是使得中國重汽毛利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早兩年由于受到國家四萬億投資計劃的刺激,國內一大批商用車紛紛上馬開始擴張產能,但隨后市場需求的不斷下滑使得這些企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隱憂。早前據媒體統計,2012年我國中重卡行業在建和新建成產能約為154.5萬輛,其中新建成產能42萬輛。而去年我國的重卡銷量才為64萬輛不到。


    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是在重卡“黃金時代”的2010年,重卡銷量也才達到100萬輛。如此龐大的重卡產能再碰到銷量增長放緩甚至是下滑,對于行業無疑是重大利空。重卡產能過剩非常嚴重。而另一方面,中國重卡的增長依賴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因而未來也不可能持續增長。


    據悉,目前我國重型卡車生產廠家有40多家。此外,江淮、福田、重汽等企業都在上馬新的重卡項目。福特、沃爾沃等跨國車企也在重卡方面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動作。年初時東風與沃爾沃雙方共同組建了新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研發、生產和銷售“東風”品牌汽車。這在構建起全球最大的商用車戰略聯盟的同時,東風汽車也劍指2016年誓要達到“百萬銷量”的宏偉目標。


    “下一階段中國重汽或許可考慮在業務上轉型,不僅僅是依賴于重卡業務,中、輕卡業務也是未來的一個增長點。此外,我國商用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自主品牌占據著主導地位,相對來說技術含量較低,因此未來向高端化發展也是一條出路。”上述分析師表示,中國商用車市場的產能過剩是資源缺乏合理配置的結構性過剩,即中低端市場產能豐富,而高端產品嚴重匱乏,而同時這也是福特、沃爾沃等企業高調進軍中國商用車市場的原因,這也是本土商用車企的短板。


    質量陰影[!--empirenews.page--]


    3月25日,數百維權車主圍堵在國家質檢總局大門外,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就他們遭遇到的,據稱是自滬市上市公司龐大集團購買的“假冒偽劣車輛”做出質量認定,并對龐大集團銷售“假冒偽劣車輛”問題給予處罰,并賠償相關車主的損失。而據悉這批車主的一個共同點是都從龐大集團購買了包括中國重汽、紅巖、江淮等多個品牌的重型自卸車,并且都在短時間便出現了大量質量問題,從而使他們的生活陷入到困境當中。


    而早些時候,1月時也有車主因購買的一批有質量問題的中國重汽豪沃汽車而上京維權的事件發生。事件中有車主聲稱購買的卡車“不是發動機故障,就是變速箱有問題。3輛車無法按計劃運輸”。


    在新浪微博上,有媒體曝光中國重汽去年因質量索賠支付了3.1億元。銷售費用中質量索賠費用為2.51億元,差不多占銷售費用的一半,2011年的時候為2.96億元。據其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1.35億元至5.71億元。公司聲稱銷售費用下降主要是由于隨銷量下降公司承擔的運輸費用及質量索賠費用均明顯下降。然而截至記者發稿前,就此事向中國重汽相關部門進行求證時,卻一直得不到回復。

    此外,記者在中國重汽的年報中看到,2012年公司卡車業務的折舊費用已達4.27億元,相對于2011年的3.85億元有了將近11%的增長。


    然而面對主營業務的虧損,雖然利潤下跌嚴重,但中國重汽仍能維持在正數水平,這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政府的巨額補貼。記者發現,中國重汽在2012年收到的政府補貼為4.28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339%。“政府補助主要為各個政府組織給予的補貼收入,用于補償研發支出、搬遷費用、開拓海外市場支出、廣告支出,以及其他支持集團運營的支出。”


    數據顯示,中國重汽2012年其他收益凈額為6.32億元,較2011年3.66億元增長2.66億元,增幅為72.7%,這主要是由于政府補助增長所致。

責任編輯: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重汽 卡車
 

網友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