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網 轉載】魚兒離不開水,這是一個常識。然而,一項科學技術的突破,卻實現了活魚的無水運輸,使人們能夠品嘗到更加鮮活的水產品。
來自濟南東郊一處水產品溫控蓄養實驗室的消息顯示,通過采取冰溫、氣調等措施,可以使在山東蓬萊生產的大菱鲆、昌邑養殖的半滑舌鰨等水產品在深睡眠、淺呼吸的生存狀態下,以無水包裝的形式實現長距離、長時間?;钸\輸。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大菱鲆、半滑舌鰨、鯉魚、鯽魚等水產品中得到應用。其中,大菱鲆的無水運輸時長可達72小時,在喚醒后還可再成活3個月以上。這種無化學成分休眠,對溫度、濕度等環境的精準控制要求高,魚種不同,對溫度、濕度要求不同。正常情況下,三文魚等長距離洄游的魚類肺活量較大,實驗難度也較大。目前,這項研究在國際上尚屬前沿課題。
物流升級靠科技推動
這對水產品物流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在此之前,水產品運輸要么是將水產品與水一起運輸,(據了解,在空運三文魚時大約需要9倍的水,這相當于水與魚是同等價格),對貨運方來說極不劃算且成本過高;要么是通過冷藏、冷凍的方式運輸,雖然降低了成本,卻并非活魚運輸。無水運輸技術的應用既保證了水產品的鮮活,也降低了運輸成本。據介紹,按照從煙臺到濟南耗時7小時來計算,無水運輸大菱鲆可降低約30%的運輸成本。
山東是水產大省,物流環節是限制其發展的掣肘之一。水產品冰溫無水保活運輸技術體系改變了水產品活體運輸的現狀,是該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據了解,這個實驗室研究出的不同水產品梯度降溫技術、冰溫休眠技術、無水包裝技術、低溫貯運技術及喚醒技術尚屬先例。目前,該項技術體系已率先在煙臺、青島、蓬萊等沿海城市應用,明年有望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