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4月21日,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在山東濟南拉開帷幕。本屆大會以“綠色、高效、智能、可靠”為主題,繼續聚焦內燃機產業未來發展之路,旨在促進內燃機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相關方的密切合作,推動內燃機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世界內燃機大會是中國內燃機學會發起的,精心籌備的行業盛會,亮點十足。
亮點一:新聞發布會對話行業大咖
4月21日下午,大會組委會組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系統介紹大會主要活動內容和籌備安排情況,并就媒體和社會關注的問題,邀請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 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張樹勇,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堯命發, 東風汽車公司汽油機專業總工程師、汽油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社民回答來自中央媒體、汽車與內燃機相關領域的專業媒體的提問。
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樹生主持發布會。
首先,董建福所長就新華社記者關于船用發動機節能減排方面的提問做出回應, 他指出,從船用機角度來說,內燃機不是夕陽產業。船用柴油機由于其較好的經濟性、操作簡單以及遠航需要持續的功率輸出等原因,在船用動力中占據主要地位,約95%以上的動力是柴油機。船用機需要較大的功率輸出,特別是遠洋船舶,這是目前甚至未來十年其他動力很難取代的。船用動力系統目前也有采用電力推動的,但其電力來源還是主要來自于柴油發電機組。因此,內燃機在船用領域不算是夕陽產業。
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
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對船用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開展船用內燃機技術升級和低碳零碳技術的研究。未來,業界還會開展船用內燃機低碳零碳技術研究,如大功率的船用氣體發動機、甲醇發動機、氨燃料發動機以及氫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研究,從低碳內燃機逐步過渡到零碳內燃機,在船用發動機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張樹勇
張樹勇先生在回答搜狐網記者就軍用裝備減排問題時談到:車用發動機是石化燃料消耗大戶,也是碳排放的“主力軍”。在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軍用車輛發動機也不能置身度外,在履行好“強軍首責”使命的同時,可以為國家“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做出自己的貢獻。
近年來,業界一直在開展先進動力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新能源動力的探索研究,如低散熱技術、高效增壓和電輔助增壓技術、高效冷卻與潤滑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混合電驅動技術以及燃料電池等。這些技術的培育成熟和在未來的應用,將顯著提升車輛柴油機的熱效率和燃油經濟性,大幅減少碳排放增量。
東風汽車公司汽油機專業總工程師、東風汽油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社民
張社民總師就中國汽車報記者提出的有關汽車企業如何落實節能減排目標的問題做出了如下回答。 他表示,各家車企都在按照總書記的要求,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行部署和規劃未來,東風作為有擔當央企,集團副總尤崢4月17日在上海發表了東風科技創新“躍遷行動”,除了在新能源和氫能源領域技術突破的同時,東風判斷隨著內燃機擁抱電動化,熱效率的持續提升,內燃機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是主要動力源。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東風規劃在高效發動機方面迭代創新,繼續引領行業發展,爭取在2030年實現50%熱效率,為汽車行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規劃好技術路線落實到產品開發中,這樣就可以“把我們的事情做好”,給總書記滿意的回答。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堯命發
堯命發教授回答了中國環境報記者關于技術層面的問題。他談到:柴油機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特種動力,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主導動力裝置,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目前國內外提出了一些針對重卡柴油機的低碳潛在的技術方案,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柴油機在這一領域還將取主導作用。因此,提高柴油機熱效率是柴油機低碳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實際上,國際上一直都十分重視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我國近年來在提高柴油機熱效率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堯教授認為內燃機有效熱效率提升存在極大難度。濰柴這樣優秀的企業經過長期努力,終于實現商業化柴油機熱效率突破50%的歷史性突破。如何降低高熱效率柴油機的成本和提高柴油機可靠性,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相關的工作也在深入展開。
將來柴油機熱效率能夠達到的上限是多少,現在很難判斷。國內外相關的工作正在推動,如歐洲生物柴油的應用,國際內燃機協會建議未來遠洋船舶燃用氨或甲醇,我國在積極推動甲醇燃料的應用。所以說,內燃機的未來仍充滿活力,大有可為。
會上,行業資深大咖通過與媒體對話,為內燃機行業的發展精準把脈。
亮點二:大會產、學、研結合打造學術盛宴
三年一屆的世界內燃機大會吸引了眾多代表注冊參加會議,李樹生介紹表示,本屆大會共錄用559篇論文,其中344篇中文論文,英文論文215篇;大會設立4個主旨報告和9個主題報告,并在8個分會場設立近兩百場專題報告,報告內容豐富,研究深度和廣度都非常值得期待,來自世界各國家、各組織、各大高校的諸多知名學者共同為所有參會代表帶來豐盛的學術盛宴。
此外,本次大會還會為一些境外和境內因疫情原因不方便到場的學者將通過在線連線方式分享報告。大會的開幕式、主旨報告、主題報告、閉幕式等活動將在全球范圍內多語種同步直播,便于不能到達大會現場的科研工作者、學者聽取大會報告,推動在更寬廣的范圍內展開交流與探討,引發思想的碰撞。
同時,大會的展覽會也是亮點頻頻。
展覽會開幕式上,大會主席、國際內燃機學會主席、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院士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山東是中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擁有眾多知名內燃機及其零部件企業以及相關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構成了從基礎研究、產品開發、零部件生產、整機制造以及產品應用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相信本次展覽的舉行必將對吸引全球發動機及相關產業聚焦山東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也將推動山東省內燃機行業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
本屆大會展覽會上有超過200家精選的有代表性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參展,包括濰柴、中國重汽、一汽解放、兵器動力研究院、濟柴、淄柴等主機廠;七一一研究所、西南研究院、FEV、AVL等研究咨詢機構;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山東大學、華中科技等,全面集中展示行業最新技術成果、獲獎產品、優質新產品整機和零部件以及研發制造裝備,積極推動行業形成產學研融合、方向明確、目標具體的新型創新鏈;同期還將舉辦新產品發布會、戰略合作簽約等豐富精彩的活動。展商與觀眾,展商與展商之間的交流及交流后促成的合作都將是展會的亮點。
亮點三:發起“中國發動機碳中和創新聯盟”
為了加快內燃機產業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發展戰略,積極組織開展行動,由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清華大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東風汽車集團、濰柴控股集團等20家單位共同發起“中國發動機碳中和創新聯盟”,聯盟揭牌儀式擬在大會4月22日進行。隨著“中國發動機碳中和創新聯盟”的成立,將對內燃機行業的發展有著怎樣的積極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伴隨新聞發布會的結束,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正式拉開帷幕,這期間又會產生哪些精彩的學術碰撞?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