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正网配资,网上配资网,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卡車 » 導購 » 正文

三一重工患上“重感冒” 赴港IPO

商用車之家訊:對于一家周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如果遇到外部經濟放緩,再碰上裁員,又傳出資金鏈不是太好的消息,即使是寄希望于香港上市來改變資金捉襟見肘的想法,也免不了像一個患了重感冒的病人,外染風寒

  對于一家周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如果遇到外部經濟放緩,再碰上裁員,又傳出資金鏈不是太好的消息,即使是寄希望于香港上市來改變資金捉襟見肘的想法,也免不了像一個患了重感冒的病人,外染風寒內上火,就是打針吃藥也難以藥到病除。恰巧,這一切都讓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三一重工趕上了。

 

  背景:根據2012年一季度財報,三一重工實現凈利潤28億元,僅僅增長了5.3%,但應收賬款卻達到201.23億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增幅達78%;其賬面貨幣資金僅為6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

 

  三一重工今年前5月份主要工程機械壓路機、裝載機、推土機和挖掘機銷量同比降幅都在25%左右。而預計6月工程機械銷量下滑幅度仍在20%左右。

 

  隨著“感冒”癥狀不斷加劇,裁員的傳聞也接踵而來。據媒體報道,三一重工這次將裁員30%。而多名上海三一重機的研發工程師,更被告知要轉崗到一線車間當鉗工、下料工、焊工,這被員工們視為變相裁員。

 

  2009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三一集團承諾原董事長梁穩根只領一元年薪、董事全體降薪90%、高管降薪50%,對員工不裁員、不減薪,而今三一重工如此做法顯得尤為尷尬。

 

  變相裁員是雙輸

 

  本來,面對工程機械市場出現的持續低迷現象,依法裁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企業開源節流、精簡結構的有效的措施。企業應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對被解雇員工提供相應的經濟補償,但由于裁員量大,成本過高,因而越來越多的變相裁員層出不窮。

 

  況且,三一重工的變相裁員并沒有解決企業的流動資金的問題,反而損害了企業自身形象,也造成企業和員工這樣的“雙輸”結局。

 

  盡管公司高層接連出面否認,但無論是從行業來說,或是從三一重工自身的業績來看,其都面臨著內憂外困的雙重壓力。

 

  全球經濟“風寒” 三一得感冒

 

  三一重工德國貝德堡產業園全球市場需求不旺,國內房地產調控又不放松,作為工程機械這個周期性行業的龍頭企業,近來三一重工股價一路下跌,連續創出3個月來新低。

 

  目前全球經濟下滑尚未止跌,歐美經濟不振,發展中國家也面臨經濟著陸風險,全球市場需求萎縮。雖然在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海外業務增長超過6成,但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原有海外訂單完成之后,三一重工可能將面臨海外擴張的瓶頸。

  高庫存壓力來襲 苦日子還在后頭

 

  而國內房地產調控不放松,也沒有出臺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的措施,與宏觀經濟景氣度息息相關的工程機械行業舉步維艱。

 

  此外,從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產成品庫存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有所上升,新出口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又比較明顯,給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前景蒙上陰影。

 

  受此影響,三一重工今年前5月份主要工程機械壓路機、裝載機、推土機和挖掘機銷量同比降幅都在25%左右。而預計6月工程機械銷量下滑幅度仍在20%左右。

 

  有研報顯示,今年以來,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總產量的20%已經停產,在未來幾個月的淡季中,預計前期需求疲弱的態勢仍將持續,企業開始準備“過冬”。整體而言就是機械行業訂單需求下滑,行業的悲觀預期不斷蔓延。

 

  國內市場占三一重工主營收入接近90%,在目前的環境下,三一重工的苦日子可能還在后頭。

 

  需求放緩,讓三一重工此前擴張的產能無法得到有效的消化,庫存增加不可避免,且壓力會越來越大。而這也是目前國內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

 

  影子金融給三一重工添內火

 

  三一重工 總裁、董事向文波 需求的低迷,讓以三一重工為首的機械制造企業不得不采取首付5%-10%甚至零首付的方式來銷售產品,這種模式的弊端是廠家最快要六個月之后才能收回資 金,因此企業需要足夠的現金支持才能運作。在下游企業資金收緊、無法支付余款的情況下,壞賬大量增加。

 

  應收賬款危機浮現

 

  而應收賬 款危機已經在三一重工的財報上有所體現。根據2012年一季度財報,三一重工實現凈利潤28億元,僅僅增長了5.3%,但應收賬款卻達到201.23億 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增幅達78%;其賬面貨幣資金僅為6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三一重工的經營困境、資金面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價格戰引發更大危機

 

  制造商們 為了規避現金風險,無奈采取了降價,這無疑將整個機械制造行業進一步拖進泥淖。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表示,競爭伙伴6月份價格比5月份至少下降了十萬。但 作為龍頭企業,三一重工表示將從7月起逐步提高部分產品價格。梁林河甚至表示,降價不是良藥,只是毒藥。不過該舉措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香港上市也不是靈丹妙藥

 

  三一重工欲香港IPO需借鑒中聯重科 除了要脫離“價格戰”之外,現金儲備不足70億元的三一重工也把融資希望寄托于香港的資本市場。今年5月份,三一重工重新啟動H股上市進程。

  赴港IPO一波三折 業內看空

 

  早在去年8月24日,三一重工就宣告獲得港交所批準上市資格。而后,由于當時香港股市處于大幅調整之中,上市環境不理想,公司不得不縮減發行規模,降低融資量。直到去年9月22日,三一重工再次宣布,由于市況波動,暫時擱置H股上市計劃。

 

  此次,三一重工將于7月16日舉行發行前的推介會。據悉,其融資規模將由原計劃的33億美元,降至20億美元,發行股數占擴大后的股本比例也由15%降至10%。

 

  不過業內并不看好此次赴港IPO。有分析師稱,雖然三一重工H股成功上市后,將拓展公司的融資渠道,在資金上為公司投資新項目和擴大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但是這同時將攤薄公司的每股收益,拉低公司的A股價格。

 

  中聯重科的前車之鑒

 

  尤其需要 三一重工警惕的是,同為機械制造行業巨頭的中聯重科,目前已經成為香港股市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支股票。而中聯重科在業務和經營模式上和三一重工較為類似, 同樣業務線擴張比較長,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大;同時又存在過度依賴供應商融資來實現銷售收入,使得中聯重科難逃做空命運。

 

  要知道,中聯重科目前手上掌握著近180億元現金,而三一重工僅僅是不足70億。兩相對比之下,風險程度可見一斑。

 

  結語

 

  外部經濟寒冬之時,機械行業下滑這些客觀因素可以作為導致三一重工的過度銷售,進而資金緊張而導致裁員的最好的理由。即使赴港IPO成功,也不過是救一時之急。三一重工唯有重新梳理業務線條、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同時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是在寒冬之時自救的根本方法。

責任編輯:
分享到:
 
本文導航:
  • (1) 三一重工赴港IPO業內看空
 

網友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