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依托對外貿易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業和第三產業、實施城市經營戰略,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這是霍爾果斯口岸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自治區、自治州擴大開放戰略部署下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如今,霍爾果斯口岸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哈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工業園區、國際物流中心為支柱,以城市中心區為輔助平臺的經濟發展框架,形成了霍爾果斯口岸獨有的經濟板塊。
目前,我國首個跨境經濟貿易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已累計完成投資8.8億元,中心區內基礎設施已完工,可望于今年年底封關運營。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作為國際化的區域合作中心,將全面提升霍爾果斯口岸的城市品位,由此帶來的人流、資金流、商流將進一步增強和擴充,成為推動西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
依托合作中心產業定位,霍爾果斯口岸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建設專業園區,增加產業集聚度。目前,輕紡業已初具規模。今年1至8月,口岸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432.6萬元,工業銷售值8147.4萬元,出口交貨值3774.7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48萬元。
近年來,這里的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圍繞對外貿易加快通關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打造農產品(000061)出口基地和“綠色通道”,著力提升大通關功能。
同時,立足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目標,霍爾果斯口岸圍繞中哈霍爾果斯鐵路、西氣東輸二線等工程開展了遠期物流、高速公路、鐵路口岸、國際客運站等項目規劃工作,構建大物流發展框架,積極扶持現有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實施農產品保鮮庫等物流倉儲設施建設。目前,口岸已有倉儲物流企業13家,物流倉儲面積達63萬平方米。
伴隨著精伊霍鐵路,果霍、精伊高速公路的修建,西氣東輸天然氣管線2009年的建成通氣,以及2011年中哈鐵路的連接,霍爾果斯將形成我國西部又一個集鐵路、公路和管道運輸為一體的交通能源樞紐。
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主任梁新淵說,霍爾果斯口岸將抓住發展機遇,以引進大企業集團和重大項目落地為突破點,以高強度投資拉動區域支柱產業快速提升為著力點,大力開創霍爾果斯開放發展的新局面。